因素一:時間
正確的沉浸時間是鈍化工藝中最重要的一個變量。使用三價鉻鈍化液對工件進行鈍化時,當工件沉浸在鈍化溶液中,金屬被溶解,并生成轉化膜。三價鉻鈍化液與電鍍工件接觸時間越長,發生轉化的機會也越多,在大多數情況中會生成較厚的鈍化膜。
三價鉻鈍化液生成轉化膜的速度比六價鉻鈍化的慢。浸漬時間太短,會導致鈍化膜厚度不夠,耐蝕性差;沉浸時間過長將導致過度消耗,耐蝕性也差。所以,必須控制沉浸時間。
在工件一進入三價鉻鈍化液處理液時轉化膜就開始形成,而且直到工件進入漂洗池時才停止形成轉化膜。只要鈍化液與金屬保持接觸,轉化膜就會持續生成。當這個過程發生在實際的工藝池外面時,會生成質量差的轉化膜。為了盡可能減少這種情況,停留時間特別是鈍化池和漂洗池之間,應保持盡可能短的停留時間。
因素二:溫度
除了較長的沉浸時間外,溫度也是影響鈍化質量的因素之一,三價鉻鈍化液的溫度適應范圍廣,同樣的時間下,以28-40℃最佳,低于20℃時應適當延長時間。
因素三:濃度
高性能的三價鉻鈍化液一般在6-10%或以上體積濃度下進行。與溫度的情況非常相似,需要這些較高的濃度來給轉化液提供“能量”,生成理想的轉化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