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劑法帶鋼熱鍍鋅,最有影響的是惠林法,此法是美國惠林鋼鐵公司工程師苛克-若爾特曼于1953年設計的,它是干法溶劑法熱鍍鋅運用在帶鋼連續生產的一個特例。就是把經過再結晶退火的熱軋或冷軋帶鋼預先送進酸洗車間生產線進行脫脂、酸洗、弱酸洗,而后存放備用。
將酸洗后的熱軋或冷軋帶鋼送進熱鍍鋅生產線。其生產線工序為:開卷—剪切—縫焊—夾送—入口活套—張力調節—鹽酸酸洗—二次水清洗—涂溶劑—烘干—熱鍍鋅—氣體抹試—空冷—水冷—鈍化—張力調節—出口活套—精矯—收卷—檢驗—包裝。
采用溶劑法帶鋼熱鍍鋅生產工藝,在線酸洗采用鹽酸酸洗時,濃度控制在10%左右為宜;溶劑以氧化鋅和氯化銨混合水溶液,摩爾比為1:3;總溶質控制在350~400g/L; 溫度50~65°C;經過涂溶劑后的帶鋼需要經過一對溶劑干輥,擠干溶劑后把帶鋼進入30m長、溫度為230°C的烘干室進行烘干。
溫度過高,則使溶劑烤糊老化失效,從而引起漏鍍,溫度過低,結晶水難以排出,造成溶劑不干而出現粘輥現象。
為使溶劑徹底烘干,必須及時排走所產生的水蒸汽,因此,改善烘干爐內的通風條件是十分重要的。
生產線最高速度為30~50m/min,其速度與帶鋼的寬度、厚度有很大的關系。以帶寬650mm厚度1.8~4.0mm熱鍍鋅生產線為例,鋅鍋L10*W2.5*H2.0,溶鋅量約為300t,產量約在6~10t/h。采用惠林法熱鍍鋅帶鋼在進入鋅液之前溫度大約為180°C,因此,帶鋼在鋅鍋中要吸收大量的熱量,以便與鋅液溫度趨于平衡,為了保證高的作業速度,需要為帶鋼提供足夠的熱量,必須采用供熱量大的感應加熱陶瓷鋅鍋來代替鐵制鋅鍋。
由于電磁感應陶瓷鋅鍋一次投資較大,現在國內中小型企業仍采用鐵制鋅鍋。供應熱源為發生爐煤氣。在使用鐵制鋅鍋熱鍍鋅時,一定要控制好鋅液溫度。
為了提高熱鍍鋅鋼板的加工性、獲得較為光亮的鍍層、控制鋅鐵合金的長大,需要再鋅液中添加0.15~0.2%的鋁,添加鋁的方式仍然是添加鋁合金。添加鋁合金時應在帶鋼出口處,避免在帶鋼進口處添加,以防止鍍層漏鍍情況的發生。熱鍍鋅時要及時清除帶鋼進出口鋅液表面處的鋅灰、溶劑餐渣。(文章來源:《實用熱鍍鋅技術》 化學工業出版社)